我相信同样信念的人会产生一种互相吸引的磁场而聚在一起,正如古人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希望能在这个小小的部落里聚集一班对教育有热诚的人分享教育路上的种种,互相勉励。教育改革与进步不能只靠一个人,而是需要一群人。
RSS

2010年2月28日星期日

家庭教育十大误区及十大建议

一、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

许多家教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二、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四、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的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对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五、不对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越比越乱,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认为别的孩子强,盲目比较造成父母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六、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孩子发展有自身规律。身体发展如此,智力、心理发展也是如此,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往往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预期效果。违背孩子发展的规律,表现为儿童教育成人化,或是青少年教育儿童化,使孩子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家长往往付出大量时间与心力,而事与愿违,误了孩子。

七、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

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

八、惩罚多于表扬,滥用惩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惩罚: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纠住不放,只看见孩子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其实惩罚是极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孩子犯错误是应该原谅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于更多的帮助、鼓励,而不是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

九、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

现在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就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凡事宠着护着,唯恐孩子不顺心。独生子女中较多地存在着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而家长似乎视而不见。家长往往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质在无形中弱化。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是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只能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发展,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挫折教育的条件。

十、忽视孩子体育锻炼

许多家长简单地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让孩子玩,或认为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孩子的发展首先是身体的发展,只有营养,没有运动,身体健康无法实现。家长重视疾病卫生,超过重视体育锻炼,这多少有点舍本逐末,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是防治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之一。

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

浅谈芬兰教育

一个也不能少: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教育,已成为芬兰最成功的出口产品。人口不到台湾的四分之一,芬兰凭什么摘下教改桂冠?


文/萧富元

天下杂志384期



世界前三大新闻通讯社路透社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传送给全球新闻界使用的两张照片,竟然活生生被一个十三岁的芬兰中学生拆穿。


今年八月,路透社转用俄罗斯电台影片,刊登两张俄罗斯潜艇在北极海底下插国旗的照片,住在芬兰北方小镇的少年塞罗丁看到报纸后,觉得怪怪的,于是动手找资料,确认这张潜艇照片是翻拍自电影「铁达尼」里面的一个片段。路透社被迫认错道歉。


这就是芬兰教育为什么能连年惊艳全球的原因:小孩会主动想、主动问、主动找答案。

教育已然成为芬兰最成功的出口产品。近几年,这个僻处北欧边界的极地国度,访客络绎于途。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南非等各国教育机构与领导,远走天涯海角到此,为的就是汲取「芬兰第一」的经验。 《经济学人》更在去年为文建议,欧洲领导人应暂时放下所有活动,「回芬兰的学校上课。」


OECD评比,芬兰两届称霸


自西元两千年开始,经合组织(OECD)每三年举办十五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芬兰青少年连续两届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称霸,解决问题和数学则位居第二。


「芬兰能,为什么瑞典不能?」书柜上兀自摆着教育部长杜正胜九月前来拜访时所送的关公像,谈到芬兰的优异表现,瑞典教育部次长欧斯柏格(Bertil Ostberg)不无感慨。尽管瑞典中学生在PISA的表现仍高于平均水准,瑞典民众显然不够满意,毕竟,芬兰三十年前启动教育改革时,还是向瑞典取的经。


不光是瑞典,北欧在教育投注最多经费的丹麦和挪威,也跨海特聘芬兰教育专家,为他们的教育体系把脉、抓药方。


教育,让芬兰学生成为新的「北海小英雄」。


过去二十年,世界各国前仆后继,挹注庞大资源推动教育改革,小小一个芬兰凭什么摘下桂冠?
拟定长期策略、坚持核心价值、改革师资,是芬兰教育成功的三大支柱。


绿荫盎然。这栋原本是工厂的白色建筑物,还维持干净朴实的样貌。掌舵基础教育的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以下简称教委会),就隐身在首都赫尔辛基市区这片幽静的社区里。


九年义务教育,经费政府出


七○年代初期,教委会扛下芬兰独立建国后最大规模的改革重担,他们的使命是提供高品质的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训练出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下一代。


教委会决定采用「综合学校」(comprehensive school)的模式,让七岁到十五岁的中小学生,不分年级,都待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在九年一贯教育中,学生课本、交通和午餐费用,全由政府负担,经费则由中央政府出资五七%,地方政府分摊四三%。这个决策延续三十年至今,不因政党轮替而改变。


坚持平等精神,一个都不能少


贯穿改革脉络、促使政策成功的教育核心价值,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平等精神。当其他国家还在施行菁英教育时,芬兰却反其道而行,绝不标榜菁英,坚持每一个小孩公平受教。


从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芬兰教育从平等出发。六十万中小学学生,分布在四千所综合学校,平均每校约一百五十人,班级人数不超过二十人,小班小校的制度有利于「无一人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 ),没有贵族和平民学校之分。翻开芬兰各种教育文宣,从不高调「快乐学习」,对他们来说,有了公平,快乐就不是问题。

只是,北欧国家都强调平等,芬兰能以黑马之姿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用了对的策略。芬兰不是砸更多钱办教育,而是选择「专注」策略,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级中学(相当于台湾国中阶段)和学习迟缓者身上。

在OECD国家评比中,芬兰是运用教育资源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不同的是,在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学生平均分配到的经费最多;反观芬兰,投资在初级中学生的经费,每人平均达八千二百美元,在所有就学年龄中最高。


说话慢条斯理的教委会资深顾问劳卡南(Reijo Laukkanen),拿出去年在瑞士洛桑大学演讲芬兰教改策略的讲稿剖析,之所以做这个策略选择,是因为「这阶段的小孩正发展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最多的资源。」劳卡南表示,从PISA成果看出,芬兰在这群初中生的投资报酬率很高。


绝不放弃学习慢的孩子


提升学习迟缓者的学习能力,是芬兰专注策略的另一个重点。


专门负责特殊教育的教委会顾问寇依薇拉(Pirjo Koivula)指出,教委会的目的是让「每个」小孩都具备基本能力,当学生出现短暂学习困难时,老师会立即提出矫正计划,在课堂上或是放学后进行个别辅导,费用由政府负担。


芬兰有将近二○%中小学生接受额外学习辅导,OECD国家平均只有六%。曾经当过特教老师的寇依薇拉边看数据边说,在老师早期介入辅导后,有轻微学习障碍的小孩都进步很快,一两个月之后,就不再需要「补救」。


采用资源专注的策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芬兰学生的学习表现并没有明显城乡差距。在PISA测验中,芬兰校际差距全球第二小,不到五%(差距最小的是人口仅三十万的冰岛)。不论是首都赫尔辛基,或是偏远北极圈的中学,测验成绩相差不大。


「排名」、「资优」犯大忌


「芬兰没有坏学生,即使最差的学生也很好,」以培育师资闻名的约瓦斯其拉大学(University of Jyvaskyla)教育研究所所长瓦里亚维(Jouni Valijarvi)直言,芬兰十五岁以下人口逐年减少,将资源导入需要辅导的小孩身上,可以创造最大的国家利益,「我们承担不起放弃任何一个人。」


且慢!学得快的人要怎么办?会不会是另外一种不公平?芬兰人自有他们的逻辑:「学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学,学得慢的人更需要帮忙。」


对此,五年前嫁到芬兰、目前正攻读教育博士的张家倩感受颇深。她曾到芬兰的中小学实习,芬兰学校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甚至有点沉闷;但是,看得愈多她就愈体会到,这就是芬兰教育「平凡中见实力」的特质,老师上课总是花最多时间在「把慢的人教会」。


「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张家倩观察,芬兰老师没有赶进度的压力,即使她在大学学芬兰语,讲师也总是要等全部人都学会,才继续教新的课程。


芬兰反对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类」或「排名」,说「资优」和「菁英」是犯大忌,更没有能力分班这回事。二十八岁、在赫尔辛基大学任职的海蒂回忆,她念中小学时数学很好,但老师从来不会公开说她功课好,只是私下偷偷塞几本进阶数学让她自己看。


最能展现教育平等价值的,是芬兰政府对移民子女一视同仁的态度。


不论是否有芬兰国籍,移民子女都能免费上学,政府还额外拨预算让他们学习母语,每周上两堂,为期四年。一位住在首都近郊的台湾妈妈就说,学校原本聘请一位大陆籍教师教她两个小孩中文,但她坚持要让小孩学繁体字,地方政府同意她自己找台湾老师来教,老师的钟点费和交通费由政府支付。


在专注的策略、平等的核心价值外,芬兰教改能够一路顺畅无阻至今,还必须归功于一群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全球最严格的师资标准


回首来时路,三十年前主导教改的教委会前任主委阿侯(Erkki Aho)也不讳言,如果不是老师大力支持,配合师资改革决策,芬兰教育绝不会有今天成果。


自一九七九年开始,教委会就定调,中小学老师属「研究型」,必须具备硕士学历,这几乎是全球最严苛的规定。师资教育从原本的三年,延长为五年,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除了要看在校成绩,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才能挤进录取率仅一○%的师范窄门。


全世界最爱看书的国民


更重要的是,芬兰教育还有一笔他国难望其项背的幸运资产,那就是他们有一群热爱阅读的国民。芬兰人在家阅读的传统已传承四百多年,是全世界最爱跟图书馆借书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借十七本书。根据调查,四一%的芬兰中学生,最常从事的「休闲活动」就是阅读。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有对的策略,用了对的人,芬兰教育怎么可能不好? ■


在看这篇文章时,芬兰的惊艳令我的心情难以平伏。可能还有很多人的印象里,芬兰就代表着圣诞老人,或许还有许多人都不懂原来用着的Nokia手机也是来自芬兰的。这个小国为何会那么特别呢?我想他们的教育特质居功不少。如果大马要实施教育改革,芬兰是必要的取经之地。

芬兰的核心概念就是“平等”,他们可以把平等发挥到很极致。“平等”的概念贯穿了芬兰的每一阶层,而最能展现芬兰的平等价值,是在道路上。芬兰的交通违规罚款是按照犯行轻重以及所得「累进」,赚得愈多罚得愈多。前几年,某二十七岁网络创业家开着拉风的BMW跑车,以一百一十公里时速飙过市区。你猜他的罚单是多少?对,他吃下一张相当于二十三万马币的罚单!这哪里是公平?但芬兰法律规定,既然犯法,有钱人受惩罚的「痛苦」程度,应该和穷人同样平等。这个逻辑,绝啊!不过这位科技新贵并没有找议员关说或走后门销单,而是把罚款缴清。也是科技新贵的席拉斯玛不无骄傲地说,芬兰是唯一把战争赔款全部付清的国家,「只要是责任,我们一定会完成。」 我想如果在大马,早就以RM10-30来把交通警察打发掉了。

这个平等也让在芬兰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最公平的资源来学习。在大马,如果缴多一些税都会被反对和批评得体无完肤;在芬兰,每个人缴的税差不多是收入的一半,可是他们都给的心甘情愿。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平等、透明化、廉洁和把钱都用在该用的地方,令到他们的人民都愿意如此。

芬兰,你令我对你充满了好奇与兴趣!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

成绩与理想该如何抉择?

之前在李玲惠校长的座谈会《不讓成績決定孩子的未來》里听到成绩与理想的课题,而今天也在rawangboy的blog看到一篇关于成绩与理想的矛盾,满有意思的所以就引用了过来。希望大家能给些意见,谢谢!


今晚是天宫诞,等下要忙着拜神的东西。刚刚收到一封电邮,问SPM之后怎样?大家给点意见。

信件有点长,请耐心地阅读。



嗨!
我直接说吧。我今年十八岁,女,在等待spm成绩,有消息说今年成绩提前出,所以这信便成了urgent。
想求你一些意见。成绩出炉后就是十万火急地申请大学`奖学金,后面试什么的,但我仍没决定要往哪方面发展,心里焦急。

之所以会问你,虽然你不是升学辅导的,有着原因:或许是星洲和学海所散发的人文气息,我认为在这报社工作的编辑,都是所谓有感情的人。(我相信诗人作家导演那种都不是坏人,就算做坏事,也有他很文学的理由。)当中也有一些崇尚梦想的人。

(为了说服你帮我)我有写过学生新人王的专栏,是特约的哦,就是写校园生活的那个啦。

我理科生,拿12科,预考12个1A,全级第一。
〉〉〉从中二开始,我就有个不能轻易说出口`出轨的梦想,我想当导演,电影导演,拍电影。
可这梦想好像很不切实际,我跟妈说了,她劝我只把梦想当兴趣就好,看电影,参观影展而已。爸就肯定不允许。妄论父母,我自己也不确定自己能吗?大马电影寥寥可数,实际成功例子很少,所以我看不到前途在哪?
虽然成绩很好,但我认为自己才华在艺术方面。别人问我以后想当什么,我说是建筑师(艺术和理科的结合),感觉这志愿比较能交待。
我一直坚信人因梦想而伟大,如果以后没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有钱,日子也只是生存以上,
生活以下。所以趁年轻时干一番大事业,否则老了就没勇气去闯荡了。梦想就是用来实现的嘛。
〉〉〉(我好像没讲到重点)所以结论一下;:我很想拍电影,但怕在与父母一番辩论理直气壮以后,却没带一番成绩回来。怕失败。(以我的能力,可以读医生`律师那种专业科系)但若走父母期望的路,我会念着电影,心里有憾,不快活。
〉〉〉进贺哥哥,你认为我应该读电影系吗?还是读建筑系打底?电影当作业余?(不是本科生能当导演吗?)

谢谢你听我长篇大论。虽然你时间宝贵,写字是要收钱的,但拜托你帮帮我~~我会买你书的~~不会在书局偷看了~~

p/s:你已经实现梦想了吗?现在的你是你梦想中的你吗?

你们有何意见?迟一点,我会抽时间回答。


你们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吗?

++++

这女生的问题引起很大的回响和共鸣,原来,我们都曾经迷惑。

以下是我的回信:



你好,

你可以上我的网站,有很多朋友都关心你,给了不错的意见。

http://www.rawangboy.com/1645

谢谢网友的关怀和鼓励。

我写下自己的看法。

你说你在预考的成绩考到12A,导致很迷惑不懂要读电影或建筑系?

如果你只是考到2A呢?会不会减少烦恼?“没有选择也是选择的一种!”这样说,好成绩反而是一种烦恼?

就算你真的考到2A,也不一定能如愿选自己要的科目,到时大人会告诉你“退而求其次”,选会计系,以后找工作比较容易。

对于读冷门(电影)还是热门(建筑系)的科系?我觉得都不重要,最要紧你是“皇牌”——有自己的才能,不可被取代!

比如说冷门的科系,是比较难找工作,但是读的人也少,竞争也少;相对的,热门的科系容易找工作,但是有很多人读,一大班人和你面试抢工作。

当然,不能找一个“绝对冷门”的,比如磨剪刀之类的,市场真的很少有这些工作。(其实,如果你学会了摸剪刀绝活,相信也可以生活)

如果你在一间公司当会计,做了大概五年,薪水蛮高,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东西,但你不是“皇牌”,也就是可有可无,谁都可以代替你。如果公司要裁员、节流,可能会请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顶替你的职位,甚至是两个,加起来的薪水只有你的一半,但是办事能力还高过你。

这是我对热门、冷门的看法。

再来,电影真的是你的“兴趣”吗?可能只是一个“憧憬”的职业。比如说,很多人都想当模特儿,但是从来不在这方面累积经验或参与,只是空想而已,其实那并不是他的“兴趣”。

如果,想要知道电影是不是你的兴趣,很容易,看平时你花多少时间在电影(这里不是指单纯地看电影,是研究)。

其实,人生的道路很长,你不懂将来的发展会如何?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可能,你去读建筑系,读到一半会放弃了,因为还是很喜欢电影;或许你读完毕业了,可是却不是从事建筑业。

可能,你坚持去读电影,读到一半后悔了,不能吃苦,不能面对残酷的现实(电影不赚钱、辛苦等)。

真的有很多变数!

其实,对我来讲,读哪一个科系都没关系,最重要是“能力”和“心情”;能力是指金钱和读不读到?前者,比如你想去读设计系,但是学院太贵,父母负担不起;后者,你的成绩一般,却要去读医学系。

“心情”,你读哪一个科系会开心一点?或许你会说,现在不知道,要读到一半才能体会。没关系,只要事前稍微考虑一下就好,重点是,选择了就不要后悔,有些人选了就嫌三嫌四,试问,这样会开心吗?

小小的意见,希望能给你参考。


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加油!

引用自:http://www.rawangboy.com/trackback/1645


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放孩子一条生路!

漫漫岁月到了半百,才能体会一个人要维持生命的完整性极为不易。常常心疼现在的孩子,他们的命运全然由父母来安排与掌控,然而命运的结果,却是由孩子的抗压性来决定。


「居住台北县高二的学生,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他们要求孩子退出吉他社,专心念书。为了爸妈的期望,孩子在期末考作弊,老师发现但未当众处罚。孩子却留下遗书,写著对不起父母先走一步,想去一个没有考试的世界。」

我流泪读著报纸新闻。这个足以让父母亲搥胸顿足,终生自责没有珍惜孩子生命的事件,何尝不是现代父母的人生试题?呼吁为人父母者该真心懂得珍惜孩子的所有,莫等失去空悲切。


属于高知识分子的教养者,容易陷落于要求孩子走自己的路之迷思。殊不知学习计画必须配合孩子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反观书读不多的父母亲,不会事先安排孩子的前途。但了解失学之苦,只轻轻地提醒孩子努力向学才能有所发展。孩子无形中可以拥有最初的自主权并学习自理前途。


看到新闻里的父母剥夺孩子学习音乐的权利,我感到遗憾。他们忽略了美育的品味与欣赏,就是人文修养的开始,更是孩子纾解压力的情绪出口。当孩子处在蒙昧无助时,若父母忘了给与解惑并安慰,音乐可以舒坦他的心情。当孩子处在压力之时,若父母忘了教孩子应如何调节情绪,好的歌词所描写的境界,可以点化他们的人生困境。为什么要退出吉他社呢?


读中学时我没有补习,反而忙于社团活动,因为参加社团没有成绩压力。母亲只说:「那一些将来不能当饭吃,功课还是要紧哪。」在令人目眩神迷的成长生涯里,我经历了许多的人生困境,都是在音乐、美术、电影、诗词、合唱团里找到生命的意义。例如,我把访上海的照片做整理,藉著余光中诗〈乡愁〉的内容来写纪录,想陪伴已经离开人间的父亲神游大陆。因为想念父亲,我哽咽地一遍遍写著、唱著。〈乡愁〉里的诗情,唤醒我对先人怀思的压抑情感。因此我更珍惜目前拥有的亲情与友情。又例如,腾格尔以粗犷沙哑的歌声,唱出席慕蓉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诠释了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他的歌声每一次都让我心触动。于是生命有了信念,我愿意关怀故乡的一切。


有位母亲向证严法师诉说孩子不受教的经过:「我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孩子长大却很难教。」证严回答:「听话就好。」「就是不听话呀。」证严回答:「有孩子就好。」常以这一则「有孩子就好」的故事分享给用心良苦,却苦无良方教养孩子的父母们,请他们反思,究竟该如何定义孩子的生命价值?


摘自《讲义杂志》

读这篇文章时,心情是沉重的。尤其是那句「居住台北县高二的学生,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他们要求孩子退出吉他社,专心念书。为了爸妈的期望,孩子在期末考作弊,老师发现但未当众处罚。孩子却留下遗书,写著对不起父母先走一步,想去一个没有考试的世界。」

「有孩子就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意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培养一个懂得思考,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孩子。父母本身先得自觉,请不要再让孩子为考试而轻生了。

2010年2月5日星期五

《不讓成績決定孩子的未來》07.02.2010(日)7.30 - 9.30pm 靜思書軒

『心靈講座』李玲惠校長
《不讓成績決定孩子的未來》
~解剖成績帶來的迷思,以智慧掌握人生
07.02.2010(日)7.30 - 9.30pm


成績放榜的季節,
莘莘學子如何為未來做好準備?

靜思書軒誠邀 臺灣教育專家李玲惠校長、
升學情報工作室創辦人黃天賜
及資深注冊輔導員陳如湘,
以座談交流的方式為學生和家長
解剖成績可能帶來的迷思。

不管成績如何,如何看待未來、如何面對未來?
打造屬于自己的未來藍圖。

座位有限,歡迎提早線上報名或來電預約
03-21447780

線上報名:
https://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hl=en&formkey=dEkwbnpVLXVVVFAyU1hseHctdE1ncWc6MA

吉隆坡靜思書軒
LG-01, Lower Ground Floor,
Wisma Bukit Bintang,
28, Jalan Bukit Bintang,
55100 Kuala Lumpur
(吉隆坡聯邦酒店斜對面,地下室)
詢問電話: 03-2144 7780
傳真號碼: 03-2144 0105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
早上10點至晚上9.30
歡迎您瀏覽我們的靜思書軒網站,從中您也可以知道最新的活動訊息及新品出版。
瀏覽網站:http://cafe.tzuchi.my/
Face Book: http://www.facebook.com/pages/Jing-Si-Books-Cafe-jing-si-shu-xuan/17794363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