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同样信念的人会产生一种互相吸引的磁场而聚在一起,正如古人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希望能在这个小小的部落里聚集一班对教育有热诚的人分享教育路上的种种,互相勉励。教育改革与进步不能只靠一个人,而是需要一群人。
RSS

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放孩子一条生路!

漫漫岁月到了半百,才能体会一个人要维持生命的完整性极为不易。常常心疼现在的孩子,他们的命运全然由父母来安排与掌控,然而命运的结果,却是由孩子的抗压性来决定。


「居住台北县高二的学生,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他们要求孩子退出吉他社,专心念书。为了爸妈的期望,孩子在期末考作弊,老师发现但未当众处罚。孩子却留下遗书,写著对不起父母先走一步,想去一个没有考试的世界。」

我流泪读著报纸新闻。这个足以让父母亲搥胸顿足,终生自责没有珍惜孩子生命的事件,何尝不是现代父母的人生试题?呼吁为人父母者该真心懂得珍惜孩子的所有,莫等失去空悲切。


属于高知识分子的教养者,容易陷落于要求孩子走自己的路之迷思。殊不知学习计画必须配合孩子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反观书读不多的父母亲,不会事先安排孩子的前途。但了解失学之苦,只轻轻地提醒孩子努力向学才能有所发展。孩子无形中可以拥有最初的自主权并学习自理前途。


看到新闻里的父母剥夺孩子学习音乐的权利,我感到遗憾。他们忽略了美育的品味与欣赏,就是人文修养的开始,更是孩子纾解压力的情绪出口。当孩子处在蒙昧无助时,若父母忘了给与解惑并安慰,音乐可以舒坦他的心情。当孩子处在压力之时,若父母忘了教孩子应如何调节情绪,好的歌词所描写的境界,可以点化他们的人生困境。为什么要退出吉他社呢?


读中学时我没有补习,反而忙于社团活动,因为参加社团没有成绩压力。母亲只说:「那一些将来不能当饭吃,功课还是要紧哪。」在令人目眩神迷的成长生涯里,我经历了许多的人生困境,都是在音乐、美术、电影、诗词、合唱团里找到生命的意义。例如,我把访上海的照片做整理,藉著余光中诗〈乡愁〉的内容来写纪录,想陪伴已经离开人间的父亲神游大陆。因为想念父亲,我哽咽地一遍遍写著、唱著。〈乡愁〉里的诗情,唤醒我对先人怀思的压抑情感。因此我更珍惜目前拥有的亲情与友情。又例如,腾格尔以粗犷沙哑的歌声,唱出席慕蓉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诠释了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他的歌声每一次都让我心触动。于是生命有了信念,我愿意关怀故乡的一切。


有位母亲向证严法师诉说孩子不受教的经过:「我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孩子长大却很难教。」证严回答:「听话就好。」「就是不听话呀。」证严回答:「有孩子就好。」常以这一则「有孩子就好」的故事分享给用心良苦,却苦无良方教养孩子的父母们,请他们反思,究竟该如何定义孩子的生命价值?


摘自《讲义杂志》

读这篇文章时,心情是沉重的。尤其是那句「居住台北县高二的学生,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他们要求孩子退出吉他社,专心念书。为了爸妈的期望,孩子在期末考作弊,老师发现但未当众处罚。孩子却留下遗书,写著对不起父母先走一步,想去一个没有考试的世界。」

「有孩子就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意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培养一个懂得思考,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孩子。父母本身先得自觉,请不要再让孩子为考试而轻生了。

1 评论:

How Tze 说...

What we see here is an attitude that dates back over a hundred years, one of the elite rich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even the world, seemingly orchestrat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to meet their needs and not necessarily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

Hijack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http://howtze.blogspot.com/2009/04/hijacking-education-system.html